心得体会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精选8篇)

时间:2024-07-07 13:04:26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精选8篇)[此文共9041字]

小编为你精选了8篇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范文,但愿能对你的工作学习会带来帮助。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第1篇)

响应组织的号召,今天下午观看了《天边加油站》这部影片。这部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人王重庆,在人迹罕至的天边加油站独自坚守了20年的故事。影片中的许多桥段多次让我泪目,尤其是他的一句话:“在我们天边加油站,是在给命加油”,可以说他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石油、奉献给了克尔沟村、奉献给了天边加油站。老一辈人的奉献精神、石油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在现今这个物欲横流、自私自利的社会,最缺少的就是像王重庆这种大无畏的奉献精神。

在影片中,王重庆站长在109户的克尔沟村村民心中有很高的地位,从最开始调解纠纷以及最后邀请他共上天山取圣水,都体现着村民心中对他的尊敬。20年的坚守,只为这109户的哈萨克族人民。人生匆匆几十载,他放弃与家人的相伴,把半辈子扔在天山脚下,只因心中那个艰难但是坚定的选择。以现代人的眼光来说,他的这种行为可以称之为“傻”,因为很少有人会愿意为了毫不相干的人舍弃家庭、扎根边陲,一扎就是20年,因为一旦天边加油站没有人在,就会导致克尔沟村的瘫痪。可以看出他具有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他也是个普通人,也有妻子和孩子。秦孝男问他:“你儿子为什么不原谅你”。他回答:“如果你的父亲在你两岁时离开了你,你不会恨他吗”。一句话道出了他满心的无奈。作为一名石油工人,他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无愧于组织。但是作为一名丈夫,他不合格,妻子重病时他无法陪在身边;作为一名父亲,他更不合格,回到家儿子陌生到叫他叔叔。可是即使这样,他仍然坚守在一线的工作岗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不曾有丝毫懈怠。虽然他的内心并不好受,可是他还是选择舍小家、顾大家。

真心换真心,王重庆二十年的坚守同样换来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真心相待。为了给他的孩子请医生,哈力不幸坠崖去世,他主动承担起了照顾哈力母亲和孩子的责任,久而久之村民都叫他“哈力”站长。从民族大义上讲,他为促进民族融合,消除民族隔阂作出了巨大贡献。

影片以秦孝男为线索,一步步揭开老站长的故事,从带着秦孝男救人、俩人发生争吵到后来秦孝男重新回到天边加油站。这个过程不仅仅是秦孝男的改变,更是石油精神的薪火相传。借口业务交接,将归期拖延了三个月,“哈力”站长更多的是不舍,因为他已经与这里融为一体。

从王重庆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出很多优秀的品质,大无畏的奉献精神、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民族融合的高尚情操等等。在现代社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这些高贵的品质不知何时在别人看来很可笑。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就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忽视甚至是唾弃这种行为,觉得自己做这些很可笑。我们应珍惜眼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学习、继承并践行老一辈人所留下的优秀品质,规范自己的行为,正确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奉献、朴实贯穿着整部影片,我觉得不需要用过多华丽的词藻去描述。老一辈石油人的“苦干实干”“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将永垂不朽。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第2篇)

电影《天边加油站》以一座加油站、两代站长、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为线索,为我们演绎了加油站经理王重庆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十年如一日,一个人驻守遥远偏僻的天边加油站,积极履行中国石油“三大责任”,在孤独中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与当地各族群众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民族情的感人故事。更演绎和弘扬了中国石油“三老四严”的石油精神和“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

《天边加油站》是一部新时代的边塞诗。老一辈石油人王重庆投身于天边加油站20年,一次开会的机会,他回到了家,门开的时候听到的不是爸爸而是叔叔,儿子的不认识以及老婆的等待之苦道出了他在家庭责任方面的缺位,从而面临家庭破裂、妻离子散、父子不和的危机,当59岁的老站长即将退休的时候,面临的却是有家不能回,进退两难的困境。哈力老站长在这20年时间里,兢兢业业,恪尽职守的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还把人性之美体现得淋漓尽致,在生活上、精神上对村民的帮助,从而得到村民们的信任和认可,以至于在妻子儿子来看望他的时候,儿子在恶劣的环境下发烧到40℃,村民们的舍命相救。

接替老站长的是一位自愿要来天边加油站工作的90后大学生,天山的风景和哈萨克的风情让秦孝南对工作抱有很大的新鲜感,屡次让村民叫他秦经理而不是秦站长,作为年轻人身上的矫情和虚荣,让他和村民以及老站长还显得有点格格不入。村长美丽的女儿古丽娅成了新老站长工作交接的一座桥梁,她讲述的老站长的故事,让秦孝男的心与老站长、与哈萨克村民融到了一起。后来古丽娅知道秦孝男是因为逃避初恋的失败来到加油站,便失去对了秦孝男的信任,而秦孝男对此再一次选择逃避,逃离了天边加油站,后因自己的清醒,他请求老站长和古丽娅的原谅,他逐渐了解了这份工作的重要性,了解了这是一座 " 为命加油 " 的加油站。他也终于理解了老站长内心的痛苦,从中化解了老站长和家人的矛盾。

王重庆,从身份上来说,是一个老人,是一个加油站的退休站长,但从心灵上来说,他有着年轻人的火热与活力。他热心助人,为村民调解纠纷,帮忙捎带东西,时常探望孤寡老人;他坚定正直,不收取叶尔兰的感谢金; 他恪尽职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纵使年老,也不愿轻易放下肩膀上的责任,天边加油站就是他的另一个家。如果说古丽娅是“天山上的白天鹅”,那他则是天山上生长的“美丽雪莲”。而秦孝男,则是对当代年轻人最真实的写照。从刚开始的一番热血,充满希望,到繁华与荒凉,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他也曾试图放弃,但内心的愧疚感与怯弱让他感到羞耻。最终他选择了回到岗位,认真接替王重庆的岗位,最终,也得到了圆满的结局。

虽然电影都带着些许对生活的美化,但确实,一个人只要足够努力且优秀,上天总不会亏欠他。

石油行业是一个大家庭,一个个员工组成了我们这个大家庭,形成了这个共同体。愿我们所有人,能不忘初心,砥砺奋进,不因条件艰苦而轻易放弃,不为工作困难而怨天尤人。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纵是两行清泪为思亲,也需时刻铭记一寸丹心图报国。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第3篇)

10月,由导演韩万峰执导,表演艺术家张志忠、沈丹萍主演的电影 《天边加油站》在中油阅读APP上线。

该影片以销售企业先进典型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基层加油站经理王重庆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驻守遥远偏僻的天边加油站,积极履行三大责任,在孤独中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与当地各族群众朝夕相处、相濡以沫,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民族情的感人故事。

观看完电影后,公司员工备受感触,今天就来听听大家的观后感。

电影《天边加油站》以一座加油站、两代站长、一次工作上的新老交接为线索,为我们演绎了加油站站长王重庆以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二十年如一日,在天 ……此处隐藏4073个字……给予了观众丰富的联想和诗意的享受。

在《天边加油站》的海报上,红色的加油站标牌在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素色雪原背景中呈现,给人一种心灵的震撼,它不是一首普通的抒情诗,而是一部故事性很强的长篇小说,甚至是一部感情浓厚的纪实散文。

尤其是哈萨克族村民欢迎新站长秦孝男时,特色浓郁的哈萨克民族风俗盛宴上,在哈萨克民族风情背景音乐的渲染烘托下,以现任村主任扎木提以及他的女儿古丽娅为代表的哈萨克族村民,闻乐起舞,从房间跳到院落,又从院落跳到大路,再从大路跳到雪原,那种自然而然的舞动,把观众带入一种诗情画意,让人有一种融入和参与感,这些唯美的画面,是哈萨克族村民惯常的原生态生活,也是哈萨克族村民乐观向上、幸福生活的形象体现。

影片中“天边”加油站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普通加油站,而是一座给生命增加能量的加油站,一座给民族大团结润滑的加油站。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8

很难想象,在方圆数十里仅有109户人家的天山脚下,还有一个加油站,更难以理解的是,在我们大多数人只有旅行才有可能去到的边疆,有一个人却甘愿独自在加油站留守20年。是什么让这位“倔”脾气的老站长放下乌鲁木齐家中的妻与子,长年累月地守护一座远在天边的加油站呢?是什么让他直到退休都有所顾虑地不愿离开呢?影片巧设悬念,通过新站长秦孝男的视角,以层层递进的叙事节奏,抽丝剥茧般道出其中原委,带给观众万千感慨和无限思考。

1.以对比叙事建构矛盾冲突

影片只有设置一定的矛盾冲突,才能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引人入胜。片中围绕两个主角——老站长、新站长,设置了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长年留守的老站长即将退休回家,一条是感情受挫的新站长远走他乡即将上岗。两条线因为工作交接而交汇在一起,又在交汇中相互推进。对于这两个角色,影片充分运用了对比叙事手法:一个是直面困难主动承担的老站长,一个是面对挫折消极逃避的新站长,一个付出青春坚守一方,一个正值青春找不到方向,一个个性固执、严肃、坚强、淳朴,一个性格灵活、幽默、懦弱、虚荣。

将两位这样对比鲜明的角色通过工作交接联系在一起,本身就充满了戏剧性和潜在矛盾。两人的矛盾,并非缘于利害关系,而在于性格、观念、习惯相左。早在两人第一次见面时,老站长因为通过闻汽油治疗感冒,就让自认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新站长匪夷所思并试图劝阻。随着交接工作的开展,两位主角的矛盾逐渐累积,先是新站长未经老站长同意便穿上后者的工作服,并因一句“反正你也快退休了”惹恼老站长,接着在交接工作已经进行了1个月时,新站长以已经熟悉加油站情况为由,催促老站长办理交接手续,但后者始终无动于衷。

此时,秦孝男眼中的老站长还是一个“不好打交道”“不愿意脱下工作服”“不甘心交班让位”的怪人。但他不知道,个人加油站站长的工作远不止这1个月中他所接触到的:给车加油、检查加油机和油罐区、统计非油产品,也不仅仅是老站长带着他走村串户时嘱托他的:在运油车离开时帮赫兰老师捎东西、提醒叶尔兰及时给车加满油。

2.借角色塑造传承“石油精神”

整部影片最让人动容的是石油人代代相传的精神——以“苦干实干”“三老四严”为核心的石油精神。影片一开始,当运油车行进在白茫茫的旷野上时,车窗外红色标语醒目地掠过,已经为整部影片定下了精神基调。这样的精神集中体现在老站长王重庆身上。

20年前,国道改建后,由于经济效益甚微,县石油公司决定关停天边加油站,但在当地百姓的恳求下,考虑到事关哈萨克族109户百姓的生产生活,事关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稳定,上级决定保留这个中国西部最后一个个人加油站,并派经验丰富的站长王重庆留守。这一留守,便是20年。

老站长不愧是经验丰富的石油人,在他为豫牌汽车加油时可见一斑:用规范动作引导汽车进出站、礼貌询问客户需求、温馨提示客户注意事项、干脆利落地提枪加油、热心提供紧急联系方式等,一举一动中都透露着石油人该有的精神面貌、工作状态。当他把紧急联系方式交给车主却被不屑一顾地丢弃时,镜头两次特写那张落在雪地上的手写名片。而随后得知那对年轻人遭遇不测时,老站长不计前嫌,冷静地带着村民深夜赶去救人。这一切秦孝男都看在眼里。也是经历过这件事,他才得知这些年老站长救了不少人。在返程车上,秦孝男转头看后排车椅上累得睡着的老站长,镜头两次特写他的神情。这位曾经自以为是的新站长似乎第一次开始理解这份工作的不简单。所谓石油精神的传承,并非空喊口号,而是心灵的感染。我想,《天边加油站》真正做到了。

3.巧置伏笔升华影片主题思想

作为天边加油站的站长,王重庆的工作岂止是服务于加油的客户。影片在开始不久便埋下了“哈力站长”这一伏笔。这是哈萨克族村民对老站长的称呼。这位老站长总是毫无怨言地照顾孤寡老人、帮助小商店进货、调解村民矛盾,却每每打电话给妻儿时被挂断电话。在无意间得知老站长与儿子关系很差后,秦孝男从古丽娅口中追问到:若干年前,哈力妈妈的儿子骑马去镇上请医生帮老站长的儿子看病,途中掉下悬崖丧命,哈力的妈妈因此哭瞎了双眼,从此老站长便担起了照顾哈力妈妈、抚养哈力儿子的责任,久而久之村民就称他“哈力站长”。又从木拉提村长那里得知:老站长为此险些被离婚,之后上级安排他回大城市工作,但是由于无人愿意留守天边加油站,他又义无反顾地回来了,此后竟再也没回过家。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老站长会在这里留守20年,为什么每每提到退休他都有所顾虑。

影片的另一个伏笔是,在新、老站长第一次见面共进晚餐时,提到了叶尔兰总是忘记加油这件事。在随后的交接工作中,老站长又重点强调了要定期提醒叶尔兰给车加油,并交代了具体油量。新站长虽记在了本子上,但并没有往心里去。就在他占用值班电话闲聊天导致半路缺油的叶尔兰打不进电话、无法加油送妻子去镇医院生产时,因为他的一句“根本不是我的本职工作”而挨了老站长一巴掌,至此影片的矛盾冲突达到顶点,剧情进入高潮。此时老站长掷地有声地回了一句:“别的加油站是给车加油,可在我们天边加油站,那是给命加油。”正是这一句,升华了影片主题——加油,不仅是给车,更是给命,其实,这命,不仅关涉着人,更关系到民族。影片接近尾声时,木拉提村长邀请老站长参加哈萨克族迎接新年的打圣水活动,这样隆重的礼遇,不正说明了少数民族同胞对哈力站长所有付出的高度肯定吗?

经过这一系列的矛盾冲突,老站长的心结逐渐被打开,新站长的疑惑也终于消解,故事终得圆满。不得不叹服影片构思之巧妙、叙事之高明、创作之用心,让人回味无穷!优秀的影片,常常能通过镜头语言,给观众留下印象深刻的视听记忆。欣赏过《天边加油站》,那湛蓝的天空、洁白的天山、成片的松林、宁静的村落、开阔的原野、高飞的雄鹰、欢快的节庆、醉人的歌舞,让人不由地对这片土地心生向往之情。但正如古丽娅所说:“如果你只是来看风景的,美只是表面的。”在这片纯洁的土地上,更美的是以天山为背景的全家福,是直面挫折的人生态度,是至真至善的人性之光,是代代相传的石油精神,是深厚久远的民族情谊。(张阳)

小编希望你能喜欢以上8篇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范文,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相关内容的范本。

《电影《天边加油站》观后感与心得体会(精选8篇)[此文共9041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3 无名范文网 www.wuminlvshi.com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