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员工培训总结集合6篇
公司员工培训总结 篇1今年以来,枝江公司坚持贯彻上级公司建设学习型组织的精神,始终把员工培训工作当作一种“福利”来抓,通过以五项技能培训为载体,结合开口营销等重点工作,全方位的提高了员工各项素质,培训成果较为显著。
一、参训人数众多,层次广泛。截止到今年10月底,公司共参与和举行各项培训8项,共计参训人次520余人,达到6800课时。参训人员涉及到公司领导班子、机关管理岗位、站长、班长及一线操作岗位。
二、培训模式丰富,操作性强。一是转变培训模式,强化实践能力。为改变过去讲师在台上嘶声力竭,学员在台下昏昏欲睡的培训状况,今年我们着重突出现场的实操培训。如今年5月份,我们分13批次对21座站的68名员工开展了一期开口营销现场培训,此次培训以加油岛为教室、以现场实操为课件,让参训员工在实践中得到了一种全新的体验。二是精心培育讲师,提高培训效率。今年在培训中,我们从不同规模的加油站抽选出业务精英,通过专业集训,提升了讲师的授课技巧,提高了培训效率。三是主抓站内培训,节省培训成本。为有效解决加油站班长、营业员五项技能理论考试合格但实践操作能力低的状况,我们通过不定期组织召开站务会,督促站长加强站内培训力度,要求定期上报反馈培训情况,对所有站的培训效果实时跟踪,纳入考核,有效提升了实践操作能力。
三、培训质量较高,效果明显。 通过持续培训,加油站营业员精神面貌得到大幅提高,员工增资增收情况较好。如仙女加油站通过站内培训,非油店销大幅提高,营业员月均工资达到2300元,超过了部分小站的班长;枝江加油站营业员姚纯因性格内向,经营业绩一直在站内排名倒数,是加油站长期帮扶的对象,通过连续参加几期开口营销现场培训,无论是性格还是营销技巧都有较大变化,现在已成为该站的营销明星,在9月份的月度例会上和大家一起分享了成功的经验。
通过强抓培训、树立典型、鞭策后进,今年的培训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冷静分析,我们也找到了自身的不足。
一是员工对培训不珍惜,存在敷衍的现象。
二是五项技能考试一次性通过率相较优秀单位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站内培训不能持续,站长的主动意识较差。
四是新进员工的岗前培训流于形式,不能快速的适应岗位需求。
后期我公司将通过以下方式提升培训效果,切实为完成各项经营管理目标打好基础。
一是培训工作从员工入职开始扎实推进。我们拟定洛枝等站为新员工培训站点,让所有新进员工充分感受示范站的工作方式,认同我们的管理模式,让员工珍惜工作、珍惜岗位。
二是继续抓好开口营销培训,切实提升营销技巧。后期我们拟定再次选调营销标兵下站示范,一对一专题辅导,巩固前期培训效果。
三是严格考核加油站站内培训的开展情况。我们不仅将借鉴市公司的培训考核模式,要求站内定期上报培训内容、培训照片、考试成绩,还将对培训不落实的站随机抽考,实行末位淘汰,全面提升员工的专业技能。
公司员工培训总结 篇2工程公司为了尽快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塑造机关工作人员的新形象、新面貌,邀请知名专家对职场礼仪、商务礼仪进行专门讲座,10日上午,公司班子成员和办公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虽然课程时间仅一上午,但专家幽默风趣、引经据典,还不时和培训人员互动的授课方式,让大家轻松、愉快地学习到了不少职场礼仪和商务礼仪的基本知识,使大家受益匪浅。
我公司有关管理人员通过这次培训,了解到礼仪比智慧和学识更重要,是待人接物的根基;了解到企业的竞争就是形象的竞争,细节决定成败;了解到企业形象是靠个人素质来体现的,只有个人素质提高了,才能更好地塑造企业形象,增加企业的可信度;管理人员高雅的谈吐、得体的着装、文明的举止等处处都体现着员工的素质、企业的文化,代表着企业的形象。
分公司管理人员将“不学礼,无以立”的古训积极传达总公司的学习培训精神,各岗位管理人员也分别递上自己的感想并总结利用到实际中。并希望总部应多组织有关提高人员形象素质的培训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持续的锻炼,从内心深处感受职场礼仪之美,从言行上表现礼仪之美,努力提高个人修养,增强专业与心理素质,才能有效将体现对人对事对工作的服务素养。
全体分公司工作人员将围绕礼仪的核心“尊重为本”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状态将理论和实际紧密运用到工作中,为我公司的转型跨越发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时刻准备在“有要求,就有行动”;“有检查,就有结果”的状态提高工作的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公司员工培训总结 篇3转眼间,接受新员工培训已近1个月时间,由于公司事先对新进员工的培训工作作了周密细致的培训计划,再加上培训期间领导们关心、责任培训师细心的安排和新老员工积极的配合下,培训工作进行得紧张有序并取得很好的效果。
为了使培训达到很好的效果,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我们分阶段进行了相关的培训工作,采取一对一的互帮互助,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较多的知识,为真正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公司组织新员工认真学习了嘉德(诚信·团队·沟通·价值)企业文化,让她从中感受到了真正的嘉德销售文化(我们销售的不仅仅是我们的产品,还有我们的服务)内涵;同时还进行安全教育,让新员工认识到安全意识、安全观念、安全素质和安全行为的重要性。
第一阶段文档知识和市场部工作流程的培训;通过组织架构轻松自如地了解到公司市场的划分和布局;通过市场部工作流程的培训,更轻松地明白我们工作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如何保障从接订单到订单完成所经过的步骤及跟踪方法都有清晰的了解。为以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专业理论培训;责任培训师制定了详细的培训内容,并让其提前预习培训内容再接受培训。在每培训完一个知识章节后,责任培训师就会将学习的知识进行考试来考核培训效果,通过这种考试,同时对新员工存在疑问的知识点进行回顾。
第三阶段学习现场知识,积累现场宝贵经验的培训;平时就由老员工带领她出去拜访客户,争取让她尽可能多的了解怎样与客户交流沟通,在打交道过程中自己的目标是什么,在完成目标之前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包括谈话内容的先后次序,及交流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这样也有利于她学习和消化理论知识,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1.热爱学习,能自觉学习密封资料、营销知识;学习能力较强,对于不懂的地方,能主动提出,寻找答案。
2.性格开朗,在同客户交流中能找到一些话题沟通,比如时事要闻等,使谈话内容多样性。
3.能主动的完成日常工作。
4.专业知识还不够,需要多学习。
5.在同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一些礼仪和细节还需要完善 ……此处隐藏2196个字……p>具体任务:
(1)一般人员的上岗培训;
(2)公司下达的培训任务。
组织者:各部门、各分厂
培训量:小
师资:师带徒,规范性就更弱
种类:各级培训都有基础培训与提高性培训,并进行不同形式的考试与考核。有些培训在公司内部做不了的或者是由国家规定必须到国家规定的机构进行培训的,则由公司派出学习与培训。
教材:部分是公司自己编写的,部分是采用外部的。公司自编教材更新速度不够快。而采用外部的教材,则因各个教师的取向而定,相互之间差异性比较大。
注:a:如公司1997年底进行的管理人员的微机培训、领导干部讲座等。
b:主要是指一些特殊工种的培训,包括锅炉房人员、配电房人员、污水处理站人员、焊工、叉车司机、电梯开启人员等。
对公司已有的培训体系有以下说明:
①培训计划的制定。每年年底由各部门、各分厂及车间分别上报自己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由人力资源部汇总,并根据公司整个培训的资源与发展需要而进行一定的调整,从而制定出下一年度的培训计划。但在执行培训计划时,还会根据公司业务经营的需要而进行适时的调整与改变。
②公司还与安徽大学合作,建立**经济学院与**未来学院,每年都要为公司进行人员培训,尤其是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2.**公司人员分布
①公司决策层9人(公司一级领导)
②公司中层管理人员132人(公司各职能部门管理骨干与管理人员)
③车间主任26人(各车间的正副主任)
④车间班组长99人(各车间的正副班组长)
⑤车间管理人员27人(车间里的事务性管理人员)
⑥科技人员114人(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与车间的技术员)
⑦销售人员340人(销售公司的人员、内勤50、外勤290)
⑧售后服务人员91人(维修人员、内勤50、外勤41)
⑨一线生产工人2395人(生产线的工人)
⑩重要铺助技能岗位242人(锅炉、计量、焊工、叉车司机、污水处理等)
合计:3475人
二、公司已有培训存在与面临的问题
(1)公司因政府安排而兼并了安徽塑料二厂,其800多名职工也就进了**,**将其安排到各个部门与车间。由于这些职工过去在塑料总厂的有效工作时间每天不到四小时,而进入**后每天要正正规规地工作八小时,这样他们就有些不适应。公司中部分车间管理人员在管理方法上又较简单,结果造成部分新进入的职工思想波动,同时对原公司职工的思想也产生了冲击。此外公司又在昆明兼并了一家企业,开出了一条生产线,这样在本部之外又有一个生产地点。公司打算对这些新进入公司的人员进行系统而有效的培训,以使这些人员完全融入**的文化之中。
(2)公司的生产工艺设计与规定都很完备,但工艺方面的问题还是时有发生,给企业带来较大损失。公司的生产是流水线作业,工艺已经成熟,对每个职工的操作要求不是太高,关键是工艺的贯彻和工作责任心问题。而在一线工人的调查会上,有的工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很忙、很累,有的认为业余文娱活动太少,有的职工认为他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此外一线职工中正式工对车间管理人员将他们与临时工一样看待有想法。临时工都是农民,没有什么技术,主要就是体力好,而正式工有一定的技术,要正式工与临时工一样干体力活他们认为不是很妥。公司希望利用培训与教育来解决这些问题。
(3)中层管理人员工作繁忙,经过上次组织结构的重构,每个部门的人员大大精简,提高了办事效率;但同时也使每个人的工作量增加了,各个岗位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离不开。这对于他们进行培训来说是一个难题,即培训与提高没有时间进行。如公司在1997年初抽调了几十名中层管理人员进行MBA课程培训,由于他们都是各部门的骨干,所以很多人常常没有时间参加,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时还面临一些其他困难:部门之间的工作职责与人员的专业都不一样,放在一起培训,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单独培训又因每个部门的人员较少而造成培训成本太高。这是对中层人员进行培训所遇到的另一个难题。
(4)销售人员常年在外且分散于全国各地,一部分是由公司其他部门与岗位转过去的,这些人对公司的文化有一定的认同感。另一部分人则是进入公司后直接进入销售岗位的。第二部分人中大多是大学毕业分配来的,也有的是从别的企业或公司转过来的;
他们来了以后,一般就进行一个月的业务培训与**文化的教育,对**还没有深入的体验与认识,对**文化的认同还比较浅,就又被派往全国各地,常年在外,基本上很少回来,因而缺少对**本部的深入了解与感受的机会。销售人员工作地点非常分散,一个省常常只有七、八个销售员,每个人要管很大一片地方,很难抽身回来接受公司的培训;但他们在市场上又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竞争对手新的竞争举措、经销商的变化、银行改制等等,他们需要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但公司又不能将他们拉回来集中培训;这就使一些问题反复出现而得不到解决,如有的问题在同一个地方反复出现,有的问题在此地解决了,在彼地又出现。另外一些老的销售员在外面时间一长,养成了一些不好的工作习惯,还有些销售员则有一些思想问题,觉得自己付出很多,公司却没有给他充分的回报。这些因素没有及时得到解决,不仅影响了老的销售员的工作,而且对新分去的销售员也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5)技术人员分为两块,一块在技术研究与开发部,另一块则是分布在车间里,是车间的技术员。研究与开发部的技术人员重在研究与开发,而车间技术人员重在解决车间里的技术问题,但两类人员还会相互流动。对他们两类人员的培训该不该有所区别呢?此外还有新老技术员培训的差异问题:老的技术人员中很多已经接受过培训,但需要提高;新进来的技术人员则需要从基础的东西开始进行培训。
在过去的培训方法中,有的是请国内的专家来交流,但效果不理想;有的是派人员到外面培训或者到国外学习,但人员又不能太多:这就使得技术人员下一步的培训困难较大。
(6)公司的一线职工有正式工与临时工。临时工的聘请季节性较强,他们大都是农民,流动性较大,培训了很长时间,弄得不好他们走了,前面的培训也都白干了;所以现在的办法是对他们进行很短的进厂培训,然后放到车间由车间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和上岗学习。往往是公司因此而培训了一批农民工,但他们的稳定性较差,有些已经成为熟练工,流走以后,对公司产生一定的损失。这是下一步培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7)对成批进来的人员可以一下子集中培训,但对分散的、零星进来的人员却不能对他们进行及时培训,只能等人数凑到一定数量以后再集中进行进厂培训。这会产生有些人进厂以后很长时间对企业都不甚了解的情况。由于过去的培训系统性不强,效果不理想,计划常常因情况变化而变化,没有形成一个培训方面的有效制度,激励与监督机制也没有建立起来,培训往往有走过场的味道,培训完了就完了,没有看到效果。到底怎样培训才能起到理想的效果,一直是困扰公司的难题。